公允价值在应用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来源: 2010-05-06 23:10

  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现实意义。公允价值最真实地反映了交易的实质,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公允价值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为解决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

  具体来说,一是尽快完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资源要素市场与资本市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改革步伐,为企业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健全法律环境。三是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业务环境,尽快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提高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

  第二,正确处理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关系。

  相对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尤其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同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过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要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外界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步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

  第三,正确处理局部运用与全局应用的关系。

  一般来说,局部运用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相对提高,但信息的相关性会相应降低。全局运用虽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能会降低信息的可验证性。事实上,运用公允价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若是局部运用,不仅会使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提高,还可能使信息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是因为,企业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虽然是分项目披露的,但是总体而言,更是一种汇总的会计信息,这种汇总的信息需要建立在可靠和可比的分项目信息基础上。如果只是在个别会计准则项目中运用公允价值,就会导致因各个分项目所运用的计量属性不同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相关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公允价值的较大范围的全局运用,就成为理性的选择。

  第四,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注重会计人员后续的职业教育培训,促使其不断接受最新的理念,学习最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80+行业真账实操,零基础会计快速上岗!出纳、做账、报税、报表、Excel、财务软件、财务经理七大系列课程
最新资讯
会计考试提醒、政策发布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会计网
长按保存图片
微信打开扫一扫
报考咨询、进群领资料
免费资料
财税干货
会计表格
财务模板
excel工具
免费课程
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