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CMA
财务控制经理,赛诺菲安万特制药
CMA是一条职业发展捷径
CMA对于有志于成为跨国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层的朋友们来说,是一条捷径,主要体现在其比较优势:
1,我们这个行业需要人,CMA和其他财务会计类的证书关注点不一样:
我们这个行业(Controller / MGMT Accountant in MNC)有着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实际的经营业绩和成本控制,而非对外部的财务报告,换句话讲,就是和Management Team一起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而不是给external user呈现一些保守、过时的故事片断,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些更实际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CMA关注的就是如何做好一个Business Controller。
希望更多有财务及业务经验和背景的专业人士加入我们的行业,但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我们面临的问题:我的部门需要一位管理会计,虽然收到的CV不少可qualified的人并不多,因为财务行业有成本控制经历的人太少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从集团内部财务部门调人过来,而对于转入我们部门的员工,我的建议是:试着去学学CMA,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2,知识面广而课程设置简单,我不希望成为考试专业户,只想学点实用的东西,所以选择了CMA:
CMA的知识面广,涉及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内控、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及物流管理、经济学、量化分析、管理理论等等五花八门,实际上是一套浓缩的工商管理课程;而更让人感兴趣的是,CMA的考试门数不多,原考纲只有4门,2010年改版之后只有两门,这样一般的考生用一年左右就可以考完,节省了时间成本。而相比之下其他国际财会证书,最勤快的考生一般都需要二倍以上的时间。CMA考生可以用省下来的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在业务上多下些功夫,或者试试take new challenge;况且眼下的知识更新这么快,三年还没有考完的同学,自己的前面学的东西马上就过时了,不如用一年半考完一个实用的证书然后多参加一些后续教育来得更实际一点。一个人能工作多少年?难道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就只意味着要考试吗?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美元在贬值,考4门就是比考十几门省不少钱。
3,证书被普遍认可:
我有个CGA的朋友在加拿大,她反映有CMA证书的人,其专业水平在北美地区的大企业中是被普遍认可的。我上次出差去法国,碰到一位印度的同行(controller),他说自己在考CMA,表示希望能够多交流交流,还提到在他们的城市,有CMA证书的人找工作时比只有本地证书的人有更高的优势。我曾经收到过多封来自新加坡的邮件,咨询国内CMA培训机构的价格,通过交流得知,CMA在新加坡的认可程度也比较高。IMA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IMA中国代表处已经成立,IMA已经在中国启动了本地化,中文考试应运而生,中国考生有更多与协会联络的机会;
4,人性化、灵活的考试时间安排和考试形式:
IMA的考试不是统一考试,没有统一试卷,采取题库考试;一年中可以参加多次,而且可以在自己认为准备充足的时间去约考试,这样考生的计划性会强得多,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Part1-Part3全部是单选题,中国考生是最聪明的,相信同学们会比较自信。
不需要担心汗水会浸湿试卷,因为全部是机考。
5,不用等毕业,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考试:
CMA的考试不是公司职员的专利,在校生也可以参加,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更公平,这样学校里学的东西可以现学现用,考完试,再工作两年就可以拿到证书。同学们,快去考吧。
6,不会拿一个知识点对考生反复测试
IMA的假设有两点:一是相信知识是拿来用的而并非神圣的物事,而且知识是需要随时更新的,所以并不会把取证的门槛提得特别高,对IMA来说CMA的知识更新与证书同等重要;二是相信你考过的内容你自己已经记住了,所以不需要再反复地问你:你倒底背下来多少?
我们的会员每周都会收到几封来自协会的邮件,介绍行业动态及业内最新实践,同时会员还可以参加在线的和线下的各种活动,所以我感觉加入IMA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与同行交流,这似乎比一个人的苦读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