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筹划概念的界定如下所示:
遵循“公平”、“中性”、“普遍”等原则的新税制建立起来后,我国依法治税的工作正在不断得到加强,国家与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分配关系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如何在税收上体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正在成为纳税人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毫无疑问,纳税人的涉税观念以及具体行为应当以守法为出发点,而不应当为了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在税收上采取偷、逃、骗的手法,基于这一观念的以利益为目的,以税收为对象的系列行为姑且称为节税筹划。换句话说节税筹划通常是指纳税人采用合法或者不违法的手段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收的目的的行为。是纳税人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在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分析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
这其中也包含了纳税人利用经济发展超前与相应的立法相对滞后而产生的法规与管理的漏洞而实施的减少或免除税赋的行为,也即是通常所说的避税行为。这一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造成了有关法律意图的落空,歪曲了正常的经济现象,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对之,政府有关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继而使税法的质量得以提高,管理更为科学,对税收违法行为打击更为有力,对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更好地得以保障。
(1)合法性。节税筹划是一种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的行为,也可以说节税筹划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研究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
(2)政策的导向性。从宏观经济调节来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政府可以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识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某些经济或社会目的。
(3)高策划性。节税筹划一般都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规划、设计和安排的,它可以在事先测算出节税的效果,因而具有超前策划性。这种超前策划,既要求纳税人充分了解政策法规,又要了解自己的经济业务,从而有效利用合法的政策优惠,进行有效充分的节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