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网为考生发布2017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大纲《会计》,供大家参考学习。以下是2017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大纲《会计》: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会计)
(2017年)
考试目标:
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理解、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解决实务问题。
1.会计基本原理,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循环、会计方法、应用复式记账记录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原则、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编制方法等;
2.交易或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包括对相关交易或事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运用,以及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特定环境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在特定环境下对交易或事项实质的判断、作出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并进行具体会计处理;
4.财务报告编制,包括根据交易或事项处理结果,编制财务报告;
5.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包括合并范围判断、内部交易抵销、合并程序、编制方法;
6.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内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 考试内容 | 能力等级 |
| 一、会计基本原理 | |
|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 |
| 1.会计的定义 | 1 |
| 2.会计的作用 | 1 |
| 3.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 1 |
| (二)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 |
| 1.财务报告目标 | 1 |
| 2.会计基本假设 | 1 |
| 3.会计基础 | 1 |
| (三)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与计量原则 | |
| 1.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 1 |
| 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 1 |
|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
| 1.可靠性 | 3 |
| 2.相关性 | 3 |
| 3.可理解性 | 3 |
| 4.可比性 | 3 |
| 5.实质重于形式 | 3 |
| 6.重要性 | 3 |
| 7.谨慎性 | 3 |
| 8.及时性 | 3 |
| (五)财务报告 | 3 |
|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 |
|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包括如何确定企业的会计政策) | 2 |
| (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 2 |
|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 3 |
| (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 |
| 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 3 |
| 2.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 3 |
| 三、存货 | |
| (一)存货的性质及确认 | 3 |
|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 3 |
| (三)存货发出的计量及成本结转(不同流转方式下存货发出的计量) | 3 |
| (四)存货的清查盘点 | 3 |
| 四、固定资产 | |
| (一)固定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 3 |
|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
| 1.不同来源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3 |
| 2.弃置费用在初始计量时的处理 | 3 |
|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及不同折旧方法的应用) | 3 |
| (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资本化、费用化) | 3 |
|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出售、报废等) | 3 |
| 五、无形资产 | |
| (一)无形资产的性质及确认 | 1 |
|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来源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 3 |
| (三)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包括不同阶段研发支出的确认、计量) | 3 |
|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使用寿命有限或使用寿命无限) | 3 |
|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出租、出售、报废等) | 3 |
| 六、投资性房地产 | |
|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和确认(定义、特征、范围) | 1 |
|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 3 |
|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后续支出以 | |
| 及不同计量模式下的后续计量) | 3 |
|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 3 |
| (五)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 3 |
| 七、金融资产 | |
| (一)金融资产的性质和分类 | 1 |
| (二)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 |
| 1.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原则 | 3 |
| 2.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方法 | 3 |
| (三)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
|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 3 |
|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 3 |
| (四)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 |
| 1.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原则 | 3 |
| 2.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情形及相关会计处理 | 3 |
| (五)金融资产转移 | 3 |
| 八、长期股权投资及企业合并 | |
| (一)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 | 1 |
| (二)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 |
| 1.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初始计量 | 3 |
| 2.对子公司投资的初始计量 | |
|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 3 |
|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不同合并方式) | 3 |
| (3)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计量 | 3 |
| (三)对联营、合营企业和子公司投资的后续计量 | |
| 1.成本法 | 3 |
| 2.权益法 | 3 |
| (四)权益性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 |
| 1.权益法与成本法转换 | 3 |
| 2.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 3 |
| 3.权益法与公允价值计量转换 | 3 |
| (五)合营安排(包括与合营安排相关的概念、确认和计量原则) | 3 |
| 九、资产减值 | |
| (一)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 1 |
|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 3 |
| (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方法、 | |
| 个别和合并报表中的处理等) | 2 |
| (四)其他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减值迹象的判 | |
| 断、减值方法等) | 2 |
| 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
| (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区分 | |
| 1.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原则 | 2 |
| 2.复合金融工具的拆分 | 2 |
| 3.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区分相关的会计处理 | 3 |
| (二)负债 | |
| 1.金融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范围、确认、初始和后续计 | |
| 量、借款费用的处理) | 3 |
| 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薪酬、与 | |
| 离职后福利相关的设定提存计划、辞退福利以及以现金或权益结算 | |
| 的股份支付) | 3 |
| 3.其他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包括预收款、应交税金、递延收 | |
| 益等的确认、初始和后续计量) | 3 |
| 4.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 3 |
| (三)所有者权益 | |
| 1.实收资本和其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 3 |
| 2.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 3 |
| 3.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 3 |
| 4.留存收益(包括利润分配事项) | 3 |
|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 | |
| (一)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 |
| 1.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3 |
| 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3 |
|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3 |
| 4.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 3 |
| (二)期间费用的构成及确认和计量 | 3 |
| (三)营业外收支的范围及确认和计量 | 3 |
| (四)利润的构成及相关会计处理 | 3 |
| 十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
|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包括定义、范围等) | 1 |
|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商业实质的判断等) | 3 |
|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 |
|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3 |
| 2.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3 |
| 3.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 | 3 |
| 十三、债务重组 | |
|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包括定义、重组方式等) | 1 |
| (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
| 1.以资产清偿债务 | 3 |
|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 3 |
| 3.以组合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 | 3 |
| 十四、所得税 | |
|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 |
|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 1 |
|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 3 |
|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认定 | |
| 1.资产的计税基础 | 3 |
| 2.负债的计税基础 | 3 |
| 3.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 3 |
| 4.特殊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 3 |
|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 |
|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 3 |
|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 3 |
|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 |
| 1.当期所得税 | 3 |
| 2.递延所得税 | 3 |
| 3.所得税费用 | 3 |
| (五)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 3 |
| 十五、外币折算 | |
| (一)记账本位币 | |
| 1.企业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 3 |
| 2.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 3 |
| 3.记账本位币变更的会计处理 | 3 |
|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 |
| 1.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 | 3 |
| 2.汇率的确定 | 3 |
| 3.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
| (三)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 |
| 1.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 3 |
| 2.境外经营的处置 | 3 |
| 十六、租赁 | |
| (一)租赁的概念(包括定义、分类) | 1 |
| (二)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 |
| 1.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 2 |
| 2.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2 |
| (三)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 |
| 1.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 2 |
| 2.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2 |
| (四)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 2 |
| 十七、财务报表 | |
| (一)财务报表列报原则 | 3 |
| (二)个别财务报表 | 3 |
| (三)合并财务报表 | |
| 1.合并范围的确定(包括控制的判断、合并范围的豁免、投 | |
| 资性主体的概念等) | 2 |
| 2.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 | 3 |
| 3.合并抵销原则(包括对子公司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 | |
| 抵销、内部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交叉持股的处理、所得税在 | |
| 合并报表中的处理、增减对子公司的投资在合并报表中的处理,以 | |
| 及合并报表中对当期和前期事项的处理等) | 3 |
| (四)每股收益的计算 | 3 |
| (五)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 3 |
| (六)会计差错概述及更正的会计处理 | 3 |
| (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
|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涵盖期间 | 1 |
|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 | 3 |
| (八)关联方披露 | 2 |
| 十八、公允价值计量 | |
| (一)公允价值概念(包括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市场参与者) | 1 |
| (二)公允价值计量 | |
| 1.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 1 |
| 2.估值技术 | 1 |
| 3.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 1 |
| 4.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 1 |
| 5.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 | |
| 价值计量 | 1 |
参考法规(截至2016年12月31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1999年10月31日)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87号,2000年6月21日)
3.《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
4.《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财会[2006]3号)(除2014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除2014年修改并重新发布的准则以外)
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财会[2007]14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7.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8.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9.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
10.财会便[2009]14号
11.财会便[2009]17号
12.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16号)
13.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财会[2010]15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14.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0]25号)
15.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1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财会[2011]25号)
16.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财会[2012]19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1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2]24号)
18.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12]25号)
19.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6号(财会[2014]1号)(某些解释已被2014年发布的准则修正或纳入修订后的准则)
20.《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
21.《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
22.《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财会[2014]8号)
23.《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财会[2014]10号)
24.《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财会[2014]11号)
25.关于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4]13号)
26.《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财会[2014]14号)
27.《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财会[2014]16号)
28.《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4]23号)
29.《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号》(财会[2015]19号)
3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8号》(财会[2015]23号)
31.《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