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那张资产负债表:银行认清风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7-20 09:06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原标题:企业的那张资产负债表(下):银行要穿透资产负债实质认清真实财务风险
 
  企业资产负债表负债栏里除了贷款、债券,还有其他负债,都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性质和风险。
 
  再比如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栏。大多数企业家认为,权益就没有归还的问题。理论上是这样,实际情况则未必。在权益中除了企业资本金以外,还有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有股市募集来的资金以及一些股权基金的投资。
 
  如何看待这些权益资产?部分企业的IPO中存在基石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在股票定向增发中有定增对象。在实际募集过程中,部分企业实际上与一些投资者之间是有抽屉协议的,比如约定一定期限后要让投资者以某个价格退出。这就是明股实债,虽然是计入在权益中,但实际上是债务。一些股权基金,往往也是明股实债。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来讲,不能简单把这类明股实债看成是资本或权益。单纯的资产负债率,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
 
  再进一步,上市公司发行的是股票,企业拿到的是股本。但上市公司需要分红,股东需要股息回报。分红可以说是一个准债权。我们看到一些企业不断地维护股价、炒作股价,最后无以为继,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还这个“债”的缘故。这是一些热衷于资本市场运作的企业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的课题。银行在进行风险审查时,也不能简单地把这样的资金看作自有资金。
 
  再说想到了资产负债表的另一边——资产。现在企业的资产投向,有了越来越多的品种和渠道。除了传统的原材料、商品、在建工程、库存等,更有许多投资。有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的,比如债券、基金、股票买卖、外汇买卖、黄金、理财产品等,也有股票投资、并购等权益类投资。对于银行来说,毫无疑问要关注和评估这些资产的风险,以及这些资产风险可能给企业、银行资产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要关注这些资产本身的运作与资金来源的期限匹配、品种匹配。各类资产相互之间的配置比例,也要有基本的管理。以股权投资为例,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应该以权益性来源为主。但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大量地使用负债做权益性投资,甚至用负债投资的权益做质押,不断地加杠杆进行叠加投资,导致整张资产负债表扭曲,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总结起来就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企业形态的变化、融资渠道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企业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和意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分析要突破原来简单的财务管理分析框架。
 
  就企业资产负债管理而言,除了传统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指标,负债中,银行贷款(长期、短期,包括表外授信各品种)、债券、信托贷款、短融、超短融、应付款、其他各类负债等,需要根据资金运用的需要及市场变化规律,确定相应的比例关系;权益中的明股实债类融资也要限定在一定的比例内,并且也要有期限错配的流动性管理要求;资产中各类资产相互间的比例,各类资产与资金来源在期限和品种上的匹配度等。
 
  企业家的资产负债管理,不是被动地做一张漂亮的资产负债表,而是要主动经营好资产负债。因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需要企业家亲自管理。这些表的管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企业家自己要能看到现金流,确保企业能持续安全运转;要让债权人能看到支付利息的资金来源;要让投资人能看到分红的资金来源。
 
  就银行而言,当然就是要穿透这些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实质,确认企业的真实财务风险,理清这些风险对银行的可能影响。同时,由于银行自身投放渠道和业务品种的增加,也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合理确定在企业不同负债和权益上的投放比重,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系浙商银行原行长)
 
  附:企业的那张资产负债表(上):资金来源品种结构错配带来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刘晓春
 
  与一些企业家聊天,都感叹钱难找。
 
  我问:“目前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对方答:“负债率高,一些债务要到期了。”我又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投资这、投资那呢?”答:“这个项目有优惠政策、那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未来前景好。”再问:“目前已有的业务怎么样?”“你看,这个板块很好,今后会有大的发展;那个项目技术领先,已经被用于国家重大项目;还有某某行业,未来也有大的发展空间。”我问:“为什么不卖掉一些业务,盘活资金呢?”企业家说:“这些板块和业务都很好,我好不容易弄到这个程度,只要再熬一熬,眼看就可以赚大钱了。”我说:“这些项目目前都没有什么现金流,帮不了眼前啊!”
 
  笔者几十年来与企业打交道,感觉以前企业家基本不知道资产负债管理。他们认为资产负债表那是财务的事。这些年,一些企业家,特别是上市企业的企业家,逐渐知道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回事,也了解了其重要性。但他们真正关注的还是利润。他们认为,自己是做决策的,关心的是投资、生产、销售,围绕这些去争取优惠政策和筹集资金。那三张表,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事情,只要表面做好了,能应付银行、税收和投资者就行。
 
  事实上,企业家们片面领会了领导者的定位。企业家不仅是一个决策者,更是一个经营者。要真正做好经营,就要会管理好资产负债表。尤其是现在,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复杂,资产与负债的品种、来源、运用渠道越来越多,资产负债管理在经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对银行来说,分析企业资产负债,不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几个固定指标,而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更多的风险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架构相对简单。即使是集团,相互之间就是上下级关系。银行可以把集团当作一个整体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基本上可以把对集团的评估结果应用于分、子公司,对集团的总授信可以灵活地分配给各个分、子公司。
 
  现在的企业集团,许多是通过并购成为一个集团成员的,因此,集团边界的变动往往是不可控的,内部的关系也多种多样。有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合作、参股关系,甚至有纯粹的商业关系。对有些分、子公司,集团几乎没有影响力;而对有些分、子公司,集团也并不打算承担责任。
 
  集团,或者企业控制人,对不同集团成员的操作,也有不同的打算。比如,最简单的架构,就是集团和上市企业,有的会为了上市公司有好的财务表现,把好资产都装入上市企业,把坏资产、负债都留在集团。向银行介绍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申请贷款,却以集团作为借款人。也有反过来操作的。复杂的架构,手段更多。有企业家要融资,介绍了集团的各个板块。听上去没毛病,但仔细分析,那几个好的板块,虽然在集团名下,但它都指挥不了;而要融资的板块,根本不敢给它融资。所以,目前银行对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笼统了。需要统一授信额度,但这个额度不能简单地在集团成员间灵活通用。
 
  以前,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股东(包括政府)的投入和积累、优惠政策补贴、其他渠道借款、应付款外,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关注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
 
  现在,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丰富,资金来源的品种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不同渠道、品种的资金来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运行规律。对许多企业家来说,融来的都是钱,花起来是一样的。一些企业家虽然对股权和债权进行区分,但这种区分还很初级。这就在期限错配之外,引出一个资金来源品种结构的错配问题,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是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一个新课题。
 
  比如说负债中的债券。这两年许多企业管理者和我说,现在不需要找银行了,发债就行了。因为发债简单,找到承销商,签订协议,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一下就可以了。而且发债时不用担保、不用抵押;债券的融资成本就是利息加上承销费,也省去了与银行谈存款回报、中间业务回报等;此外,发债还有广告的作用,整个资本市场都知道企业发债了,是什么利率。如果发债利率比较低,企业则会感到很光荣。
 
  但企业或许忽视了一点,同样是债务,贷款和债券,两者的规律是不同的。当债券到期时,全市场都看到这个债券本金、利息能否兑付。如果企业出现临时性的流动性困难,暂时不能归还贷款,可以与银行协商一下,或许还有补救余地。但发债可就不一样了,债券违约了就确实违约了。如果债券持有人可以与发债企业坐下来商量,那已经是在谈判违约事件的处理问题。这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已经彻底暴露了。
 
  (作者系浙商银行原行长)
60+行业真账实操,零基础会计快速上岗!出纳、做账、报税、报表、Excel、财务软件、财务经理七大系列课程
最新资讯
会计考试提醒、政策发布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会计网
长按保存图片
微信打开扫一扫
报考咨询、进群领资料
免费资料
财税干货
会计表格
财务模板
excel工具
免费课程
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