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几个常规方法

来源:中国会计网 2019-04-29 11:57

  上市公司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其主要动因:

  一是能力考核需要。对管理层的能力考核最有说服力的自然就是业绩成果,而且是最有份量的考核指标。

  二是业绩披露需要。这个大家自然都明白,公司业绩的好坏自然与股价的估值直接有关,进而影响股市行情。

  三是个人收益需要。对管理人员待遇的考核最核心的部分自然是业绩考核,因为相对来说,这是公司的核心价值,也是最容易考核的部分,其它的诸如企业文化建设等都是很虚的指标。

  财务造假是比较隐蔽的事,需要专业审计,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财报,有迹象可循:

  ⒈应收账款:是否在某一时期突然异常增长或者长期居高不下。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虚构了业务、虚增收入;

  ⒉库存存货:是否存在金额持续高企现象。存货增长奇大或者持续保持大金额,很有可能是没有及时结转成本,虚增当期利润;

  ⒊ 无形资产:是否异常增长或者持续保持高位,有可能把本该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全计为无形资产,结合公司创新能力或者可能性,如果是传统型企业,则造假的可能性极大;

  ⒋毛利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明显大于行业正常情况,很有可能将成本隐瞒在供货方;

  ⒌合并报表分析:如果主体公司微利或者亏损,利润主要来源于其他关联公司,则基本可以判断为“造假”,即关联公司可能并不是有很强的关联,仅仅是低关联的财务数据合并,没有控制关系。

  ⒍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奇大现象。如果奇大,很有可能是许多费用没有及时入账,作挂账处理。

80+行业真账实操,零基础会计快速上岗!出纳、做账、报税、报表、Excel、财务软件、财务经理七大系列课程
最新资讯
会计考试提醒、政策发布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会计网
长按保存图片
微信打开扫一扫
报考咨询、进群领资料
免费资料
财税干货
会计表格
财务模板
excel工具
免费课程
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