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顺应分税制改革而分设国税、地税两家,到24年后国地税合并——这场涉及80万税务“大军”的机构改革,已满一年。
据了解,国地税合并过程中,各级税务局有3.4万个一级和内设机构被撤销,省局、市局、县局、乡镇分局、税务所都如期平稳地“挂牌”和“三定”,有2万多名干部由正职转为副职。同时,这一年,新税务机构面临新个税法的落地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等多重“大考”,改革的力度规模、涉及范围及触及利益都十分巨大。
评价这一年新税务机构的得失,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说:“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困难比预想的要大,成效比预想的要好。事合、人合我们做到了,也做好了;力合、心合我们做到了,正朝着更加融合的方向去努力和发展。”
规范统一税收执法和服务
“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不仅凝聚起税务系统工作合力,而且规范统一了税收执法和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办税‘两头跑’、执法‘两头查’等问题,使广大纳税人有真切的获得感。”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省级新税务机构挂牌前,税务总局将纳税服务部门列入先行整合的4个综合部门之一,确保服务融合先行一步:自2018年5月1日起,全国12366热线全部实现“一键咨询”,8546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一厅通办”。
一年来,税务总局推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10项硬举措,优化企业税务注销程序、改进优惠备案方式,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26条具体措施,取消20项税务证明事项,出台4大类13项52条便民办税服务举措,打出服务组合拳,解决办税痛堵难问题,切实降低办税成本。
据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孙玉山介绍,在改革过程中,省市两级设立纳税服务处和纳税服务中心,使资源配置向纳税人和纳税服务一线倾斜;在县区级税务机关设立直属税务分局,打造综合纳税服务机构,实施扁平化、专业化、实体化运作。
同时,各地税务部门有节奏、分批次推出了系列细化配套措施,覆盖了90%以上的涉税业务,同时广泛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创新办税服务,积极打造“智慧税务”,加速构建税收现代化服务体系。
山东烟台市税务局对内部流程进行重塑整合,构建起一套涵盖十大功能区块的“智慧税务综合体”,为纳税人提供最快24小时退税、移动办税、智能辅导等八项全天候、零接触、全景式的办税服务。
海南省税务局推行“四个一”办税便利化服务措施,建设全省范围内界面标准统一、业务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的优化版电子税务局,并推行“全省通办”,推出7大类396小项全省通办涉税业务,清单内的业务可在全省各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办理。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一年来,各地新税务机构通过高效应用“互联网+”服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纳税服务、税收征管、风险应对以及协作发展的换档升级。传统征纳交互方式正潜移默化发生改变,优质高效统一的税收现代化服务体系日渐成型。
现代征管渐成体系
“改革不仅是改头换面,更是脱胎换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说,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税收征管必须把握“税收共治”的理念,在数据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传统的征管模式进行创新。
省级新税务机构挂牌一年来,为适应纳税人特别是自然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经营多元化、跨区域、国际化的新趋势,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税收机构职能和资源配置,提升征管效率。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改革后的省市县乡税务机构数量大幅减少,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大风控为基础、以大企业为重点、以大稽查为震慑的现代税收征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省级新税务机构成立后,新成立的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以及其他部门形成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税收数据应用处理联动机制,对税收数据进行“链条式”加工处理。在专业化职责分工的支撑下,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构建起以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双轮驱动”的新型税收管理体系。
“推进税费业务和信息系统整合优化,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涉及面最广、持续时间较长的改革任务。”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说,这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仅就整合“金税三期”核心征管子系统而言,就需要将1.9亿条纳税人基础信息记录与100多亿申报记录对比关联,核对清理8亿自然人的登记数据,重新界定80万税务人代码和2万多税务机构代码。在整合优化的过程中,系统还接受“挂牌”“三定”“管户调整”以及“金三”并库等八个阶段的检验。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19年3月底,并库版“金三”系统在全国正式上线。在集成统一的税收信息化体系的支撑下,税收治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饶立新表示,一年来,从“税银互动”、多部委联合建立打骗打虚合作新机制,到税费共治格局的建立,再到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税收共治”的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人参与、税费共管、协同共治的征管新方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