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拓思路 创意作品滚滚来
——中税答疑内容中心创意分享会纪实
“这个形式的交互性很强,把握用户的好奇心,吸引用户去点击,间接可以增强用户留存率和平台的黏性。”
“这里有一份建党主题的30份干货案例,可以作为国庆节稿件的参考。”
“可以说一说你分享这篇稿子的特点吗?”
“税务总局本周出台了3个税费优惠指引,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作为纳税人很难一次性消化,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创作,便于进行碎片化学习……”
每周四下午,是北京中税答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税答疑)内容中心的发散思维分享时间,内容中心各小组成员通过多个案例,按顺序将自己收集到的创意素材统一发到群内,与大家共同分享,一起讨论。
思维碰撞:提升创意层次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稿件集中分享到创意群,内容中心成员们前往会议室,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图文里附带互动小游戏,点击跑步、长按举重、点按跳水,奥运会激发了全民健身,咱们涉税稿件也可以这么玩儿!”编辑人员岳玥对自己分享的稿件做出理解和分析。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税费优惠逐项列出,然后再对应地配上图片,以系列漫画的形式展现,效果应该更好一些。”编辑人员郝俞捷紧接着谈了自己的想法。
“近期我浏览了一些非官方的公众号,发现很多平台的创意水平远超我们的想像,不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展现方式,不论是粉丝互动还是一个小小的推荐阅读,都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我觉得官方税务新媒体也不要太制式……”
总编室负责人马丹总结到,中税答疑作为税务局微信公众号的运维方,做的是内容服务,首先要有内容,但光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内容展示出来,让作品得到纳税人的认可,让这些内容走进纳税人的心里去,这绝不是简单的写写画画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流程。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大家的创意点越来越多,编辑人员的思维也越来越开阔,编辑人员对新媒体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不出一小时,20余个创意感十足的稿件提纲应运而生……
分析交流:推进创意落地
创新形式的分享,让内容中心的编辑、运维人员和美工从中吸取灵感,最重要的是将各类创新形式落地,让各类创意和想法变成一系列作品。
编辑人员赵钦露来中税答疑内容中心工作了6年了,她谈到对新媒体的独到见解:“我们的会议除了分享相关作品,更重要的是对稿件做好剖析,做出展示内容的设计和制作。是直接文字展示?还是图片展示?还是视频展示?这些都要恰到好处。”
“是的,不同的展示方式,收到的宣传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能用文字展示就能办到的,就不要刻意去做成图片。一个漫画能做到的,那就没必要做成视频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很多用户也在后台留言反映,推送的内容要实用,要节省纳税人的时间。我认为,这就是用户的真实诉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如果舍近求远,本来一个问答就能表达,结果我们硬是搞出一个视频,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时间,还降低了平台的品质,所以实事求是应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
稿件审核专家秦文娇老师不禁感叹道,大家的分享内容真是太好了,不仅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而且通过讨论挖出了创意点,砍掉了不合时宜的做法,这就是编辑人员的成熟之处,这就是内容中心创作团队的强大所在。
随后,分享小组完善了《稿件采集分类方案》《稿件创作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及审核办法,大家分工明确,及时把控当下纳税人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通过团队的综合分析和对各类新媒体稿件的理解,把想法转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意作品,内容中心的“行动力”“创作力”可见一斑。
总结经验:实现共享共赢
不知不觉,一场分享讨论快要结束了。
如何把每一次的分享总结成有益的经验?如何把成功的经验应用到制作组、推送组、模块组?如何实现与其他部门的共享共赢?这些都是摆在团队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内容中心的负责人王珍珍谈到,每周一次的业务分享会议非常受用,大家要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地把研究和讨论的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创作能力和编辑能力,不断提升中税答疑内容服务的专业力和影响力。
“我们不仅要在小组中进行创意分享,还要在小组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分公司之间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经验分享,这样才能激发起整个团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公司董事长唐育义如是说。
对于即将到来的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为了给原创稿件留有更多的制作时间,打磨出优质的精品稿件,内容中心全体编辑人员提前进入战位,确定主题,设计形式,明确分工,力争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节日稿件。同时,他们围绕税费优惠、热点难点、便民办税、新政实施等专题,分成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创作小组,调集资源,集中攻关,继续致力于探索、实践,以创新、专业的服务打造原创精品。
未来的纳税服务,任重道远。中税答疑的内容服务,永远在路上,永远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