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入WTO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账务的具体处理上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偏差。为此,掌握一些会计错账处理的方法对会计人员而言亦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错账 调账方法
会计错账,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非故意的过失造成的账务处理错误。由于多种原因,业务再熟练的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上也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偏差。如为会计人员故意行为造成的错账,则有可能是假账,在本文中,笔者仅就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非故意行为造成的错账及其处理方法作简要阐述。
一、会计业务处理中错账的类型
(一)一般分类
1、登账数据错误导致的错账
登账数据错误,主要包括对单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帐簿、报表相关数据核算处理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计算或登记入账错误。如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由于折旧方法掌握不熟练,致使折旧金额计算错误;原始凭证数据模糊不清,致使误判误填等。
2、记账科目适用不当导致的错账
记账科目适用不当,主要指会计人员由于疏忽大意或误解而产生的错误。如将本应记入“应付账款”的金额由于概念理解偏差而记入“其他应付款”等。
3、会计政策误用导致的错账
会计政策误用,主要指对国家会计、税收等经济政策、法规、制度误解或误用而导致记账错误。如对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会计人员仍然采用,导致存货入账成本不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