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四川监管局:建“三全”体系 强监管格局 持续推动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迈向新台阶

来源:中国会计网 2025-08-21 20:35

  做好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有利于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四川监管局深入学习领会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相关精神,加强“全面监督、过程监督、责任监督”,聚焦“重点监督、精准监督、数据监督”,优化“系统支撑、统筹协调、属地联合”,立体化全方位推动常态化监督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校准“方向盘”,划分“责任田”,联动拓局,全方位提升监管政治站位与协同实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校准“方向盘”。四川监管局始终从构建财会监督体系和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思考谋划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常态化监督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航向。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划分“责任田”。成立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统筹全局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将监管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同时深入学习政策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研究制定工作规程,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常态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三是注重工作协同,实现“双驱动”。一方面,积极主动向财政部请示汇报。及时掌握常态化监督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准确把握常态化监督的目标和方向,按月及时报送属地监督情况报告,对难以把握政策口径的有关情况及时请示汇报,对遇到的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与部门单位沟通。建立与财政厅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完善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定期将转移支付资金监管情况函告省级财政部门,切实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重点政策贯彻落实,资金投入更加精准高效。 

  二、聚焦“关键点”,用好“手术刀”,数据赋能,全过程构建多维精准监督新格局 

  一是聚焦“关键点”,确保重点监督有的放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发力。紧紧围绕教育、养老、医疗、就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资金,兜紧兜牢财经纪律红线底线。同时加大对资金收支全过程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治资金违规使用问题。二是用好“手术刀”,确保精准监督靶心不散。深入分析研究常态化监督目标要求,以预算资金流动为主线,紧盯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各环节,综合运用专题调研、座谈交流、联网监督、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线上+线下”从政策源头跟踪至项目末端,精准锁定资金异常流动点与项目管理示范点,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穿透式监管,大幅提升问题捕捉的命中率与正确率。三是织密“监督网”,提高数据监督覆盖面。依托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积极探索“大数据+财政监管”路径。克服事多人少矛盾,设置专人专岗对线上监控实施动态监管,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系统预警抽查复核、人工预警批量推送等方式强化日常监控,做实监管深度,提升监管效能。 

  三、构建“闭环链”,做好“宣讲员”,提质增效,全方面强化成果运用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构建“闭环链”,整改效能持续跃升。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明确整改要求,限定整改时限,督促整改落实到位。避免“检查了之”惯性思维,推行整改“二次销号”程序,被监管单位初次报告整改后,监督人员实地或通过佐证资料核验效果实现销号,构建“发现—交办—整改—反馈—督查—销号”完整闭环链条。二是做好“宣讲员”,监管方式转型优化。每月核查前现场开展“上门宣讲+定制辅导”,帮助被监管单位准确把握政策边界。在监管过程中同步开展“业务会诊”,主动发现其资金管理使用薄弱环节,引导被监管单位从“被动纠错”转向“主动完善”,变监管压力为内生动力。三是搭建“跷跷板”,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在实现“当下改的同时,更注重“长久立。针对屡查屡改、屡改屡犯的痼疾顽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全面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发挥好监管局“探头”“哨兵”“参谋”作用,确保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实现“查办一案、规范一片、提升一域”的杠杆效应。

80+行业真账实操,零基础会计快速上岗!出纳、做账、报税、报表、Excel、财务软件、财务经理七大系列课程
最新资讯
会计考试提醒、政策发布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会计网
长按保存图片
微信打开扫一扫
报考咨询、进群领资料
免费资料
财税干货
会计表格
财务模板
excel工具
免费课程
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