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以农业产业融合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2021—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筹措资金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创建10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数量并列全国第二),1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数量全国第七),7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数量全国第十),建成一批设施现代化、科技集成化、产业融合化、服务社会化、生产绿色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样板。
一、科学布局主导产业,打造“桂字号”招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先遴选产业链条完整、联农带农效应显著、市场前景广阔、区域影响力强的产业予以支持,明确差异化发展方向,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围绕茶叶、肉牛、蚕桑、水稻、糖料蔗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以产业园为引擎、以产业集群为骨干,自治区、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培育多个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成功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打造为全国蔗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打造为世界茉莉花产业中心,将柳州螺蛳粉打造为风靡全球的超700亿元产业。
二、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集群提档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聚焦生产、加工、物流等薄弱环节,每年按照产业集群1000万元/个—1500万元/个、产业园400万元/个—500万元/个、产业强镇200万元/个的财政资金奖补标准,谋划支持一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园和产业强镇项目,补齐全产业链短板弱项,为争创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融合项目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12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4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强镇。其中,广西六堡茶、蚕桑、粉用稻米、香芋、桂西北肉牛等5个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已提档获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稻米、设施蔬菜、六堡茶、奶水牛、桑蚕、糖料蔗、沃柑、罗汉果等8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已提档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8个自治区级产业强镇提档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三、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提升政策落地质效
为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从“规范管理、精准拨付、跟踪问效”三个维度发力,服务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规范奖补资金使用管理。2024年印发《自治区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产业融合项目资金使用要求,进一步突出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奖补资金的公共属性,重点支持具有较强公益性、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对农民带动能力强的环节和领域。二是保障资金拨付到位。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将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支出)纳入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调度库款,指导市县按照项目进度拨付资金,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深化跟踪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每年对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开展实地调研和跟踪评价,强化业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将继续立足优势特色农产品,支持建设一批资源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村多元价值,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